20世纪80年代,文史研究领域逐渐摆脱了政治限制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正如甲骨文的发现给学术研究带来的冲击,导致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也产生了一个文理结合的学科——电子文献。因此,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应运而生。自成立以来,电子文献研究所得到了各界领导和学术界的大力支持,并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。
简单地说,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籍进行整理和研究,并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提供使用。数码古籍再配合一定的检索软件,使古籍的阅读、翻阅都大大方便,扩大了个人对时间、精力的限制,就像古人梦寐以求的神笔,瞬间就能把万卷诗书尽控于掌中,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古籍数字化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,当时仅限于电子文本阅读。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低,参与这项工作的范围极其有限。目前,各种学术政府部门、研究机构、高校甚至个人都加入了古籍数字化团队,使得这个新兴领域在短短十年内发展迅速。目前,约40亿字的古籍已经数字化,出现了大型数据库,如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国学宝典》,国家也提倡大型数字古籍工程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,网上古籍电子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让人们极大地感受到信息时代的便利。
通过古籍数字化,建设大型古籍数据库,提供接近现代学术的典籍资源,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,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动力。数字化古籍原典、历代整理成果,形成庞大深刻的立体知识体系,使数据库建设成为连续开放、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的工作,实现大量信息查询、字频分析、字数统计等古人难以实现的功能,为学术研究拓展新领域。
随着古籍数字化的蓬勃发展,我们还可以看到,古籍数字化缺乏一定的引导,在数据质量、数据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,个别数字化资源随意节选,以讹传讹,产生了对读者的误导,也阻碍了研究者的使用,加上部分数字化不注重传统文化的选择,为迎合读者,选择古籍中的糟粕,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,迫切需要规范化引导。因此,我们将建立电子定本工程,以促进古籍数字化的健康发展。
感谢大家耐心看完古籍数字化小编分享的文章,如果有需要了解更多古籍数字化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,欢迎联系我们,东方明德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!